狗狗大便怎么才正常吗?
“粪便”是宠物主人们日常会接触到的,也是最容易忽略的。 “便”是犬的大、小便的统称,而“粪”则是指干硬的成形的粪便。 一般情况下,健康犬的粪便应为条状,颜色为淡黄色、棕褐色或黑色; 而病理性粪便的颜色、形状会有所不同。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
1. 干湿区分 从干软的粪便中,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消化道是否有炎症或者寄生虫感染。当肠道受病原体感染时,会使消化液的分泌量增加,在胃肠蠕动的过程中,部分消化液会被吸入肠腔,与食物残渣混合,形成软便。
如果此时细菌大量繁殖,则会发酵食物残渣,产生气体和水蒸气,从而形成稀便。一般来讲,腹泻(稀便)的次数越多,体内营养成分损失就越大。所以,当发现爱宠出现频繁腹泻的情况,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2. 色味判定 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粪便的颜色和气味的异常来辅助判定爱宠的健康状况。一般而言,正常粪便的颜色会随着饮食的变化而有深浅变化,但整体而言,应是呈褐色的。若突然有黑色、柏油样的大便,有可能是胃肠道出血,如胃溃疡等。
另外,正常的粪便应该具有粪便本身的臭味,当味道过于腥臭时,说明消化不良或是吃了一些不该吃的东西(尤其是人类食品),需要调整饮食。
3. 形状判断 对于幼宠而言,由于肠胃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易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家长应注意观察呕吐物及排便是否成形。而对于成年犬猫来说,一般不会出现明显胃肠道症状,其胃肠道功能也相对稳定,因此排便也基本成形。 但若是宠物长期只吃肉类食物,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情况,应适量增加粗粮及蔬菜的摄入,避免暴食,适当运动,这样才能保证肠胃功能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