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的结痂要挖出来吗?
这个结痂啊,其实是有生命的! 外耳道皮肤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不完全一样,它是由鳞状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有比较厚的角质层,表面有油脂,具有抗菌作用,这使它在保持中耳腔内温度、湿度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从生理功能上来说,外耳道的皮肤是不宜经常洗、挖的(当然,你经常掏耳朵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啦);
如果耳朵进灰尘了,可以用细棉签轻轻深入耳道内,轻轻地来回擦,不要往深处抠。 不过,如果外耳道真有了耵聍(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耳屎”),且较多较硬,自己又觉得不舒服了,也是可以处理的。处理的方法是用消毒后的镊子(注意一定要消毒过!!!)轻轻夹住,再慢慢弄出来。
但如果自己处理不好,或觉得实在很碍事,最好还是去找耳鼻喉科医生帮你清理一下。 医生会用消毒过的镊子(注意一定要消毒过!!)夹出耵聍,或用专门的外科器械取出。如果取不出,也可以用液体石蜡或者甘油溶液泡软后取出。 在取出的同时,医生还会检查外耳道是否健康。 最后提醒一句,千万不要用发夹等蛮力去戳自己的耳朵哦~
当耳屎坚硬或过多时,最好到医院去处理。医生使用的工具专业、可靠,而且技术熟练,一般不会损伤耳道皮肤和鼓膜。另外,棉签棒一类的异物不能入耳,一旦将棉絮等异物带入耳内就十分危险了,如果再企图用掏耳朵的工具去挑出,很容易划破耳道甚至戳伤鼓膜,造成感染。特别是婴幼儿,不提倡家长为宝宝挖耳,经常把棉签伸入宝宝耳内掏耳垢是危险的,非常容易划破耳道皮肤,而且耳道皮肤非常娇嫩,一不小心棉絮就很容易断在耳内,引起局部发炎,甚至戳伤鼓膜,造成中耳感染。
耳屎即耵聍,为外耳道皮肤耵聍腺的分泌物,耵聍腺位于耳道皮肤,导道比较狭窄,平时由于下颌运动及皮肤代谢等原因,耵聍多能自行排出。我们一般建议不要自行尝试掏耳朵,特别是用带有尖端的物品如发卡、耳勺等掏耳朵,容易发生耳道损伤甚至损伤鼓膜导致中耳炎,特别是儿童,更应避免自行掏耳朵。平常如果有耳痒等症状,可以到耳鼻喉科医院或门诊检查,确诊后再治疗。如果耵聍过多引起耳闷、听力下降或耳痛等症状,则应该去医院处理。
对于大多数耳道比较狭窄,而且又十分清洁的人群,常常耳道里几乎没有耳屎,这类人一般没有耳屎,可以不用处理。有一些人耳屎比较多,通常可有耵聍软化剂滴耳3-5分钟后再将耵聍挤出,如外耳道比较狭窄不能挤压,则需要到耳鼻喉科医院或门诊清洗,耳内镜下取出。
平时如果有耳痒或经常流脓性或臭味分泌物,应警惕合并中耳炎或外耳道湿疹、皮炎等耳科病变。对于长期流脓的患者可能合并了外耳道胆脂瘤,应引起重视,尽早到专科医院或门诊诊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中耳炎的加重,严重影响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