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月子大便有虫怎么办?
人类的肠道里其实生活着上千种数以亿计的细菌,其中大部分都是有益菌,对抵抗病菌入侵、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这个细菌王国中,个别肠道寄生虫病患者体内则生活着绦虫、蛔虫等致病的寄生虫。
这些不速之客“偷吃”人体的营养,夺取氧气和睡眠,严重危害人得健康,是人类健康名符其实的“内奸”。人体内生有肠道寄生虫后,患者时常会有腹痛、腹胀、消化不良、营养不良、面色萎黄、消瘦等症状。
有的还会出现夜尿增多、肛周瘙痒等症状,其中不少症状与一些肠道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易被误诊。有些寄生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后,当人睡觉熟睡时,他们还可从人的肛门爬出,使病者经常在半夜里从梦中痒醒。
孕妇或产妇如果罹患有肠道寄生虫病,治疗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般而言,病种不同的肠道寄生虫病有其相应的最佳治疗时间。
比如,刚接触绦虫的人,在感染后的2周内进行治疗最佳,此时患者体内尚未产生囊尾蚴,比较容易杀死;感染有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等患者,则以在孩子半岁以上至两岁以内的期间内治疗最佳。因为,婴幼儿是寄生虫病的高发人群,而且也是危害的高发人群。
寄生虫大量抢夺婴幼儿的营养,造成婴幼儿体内缺少蛋白质、铁和维生素B12,易患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及维生素B12缺乏症,他们的生长发育将受到严重阻碍,还可能会影响以后的智力发育。
孕妇和产妇如果患了蛔虫病、钩虫病、丝虫病等肠道寄生虫病,一般用乙胺嗪、左旋味唑、甲苯咪唑、枸橼酸哌嗪等药物进行治疗。
服用上述药物对胎儿或乳儿都没有什么影响的,孕产妇可以服用。而服用灭旋丸、芬苯达唑、氯硝柳胺、灭绦灵、碘化钾和南瓜子等药则可能会影响到胎儿或乳儿的健康,不应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