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走了如何走出悲伤?
小福是网友“爱吃水果的猪”家养的兔子,昨天,它从高处不小心跌落下摔成重伤,为了救治它,主人从成都赶到青羊区,花去2000多元为其做手术,但小福最终还是遗憾地离开人世。爱它的主人特意为它做了个简易的小棺材将它下葬。其实,不仅是动物,有人曾问农夫牧羊人,他的那些羊死了,土葬还是火化时,牧人说:“火化了,放出去,让别的人还吃它们的肉吗?”
我们对待动物的感情常常是匪夷所思的:一方面,人们指责西方现代文明对动物的冷漠和虐待,却宁愿花高价购买昂贵的环保动物产品;一方面,我们又将自己对动物的精神和感情的依恋归结为“爱”,并宣称在这种“爱”的支配下人畜之间是自由平等的。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表现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工业文明的发达让现代人对自然的警惕远远高于对自然的爱,环保伦理成为对自然索取的界限。虽然我们可以有对大自然的爱,但人类的生存手段和自然无关,我们必须占有它、控制它并征服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与动物平等的“爱”是难以持续的。
事实上,在农业社会,人的生存技巧和自然条件斗争的本领不强的现实中,动物对于人的确是有过救命之恩,人们对于动物的依恋更为直接,它们似乎是比朋友更多的朋友。
但现代社会不同于农业社会。农业社会人与动物是一种共生关系,人为了维持生活必须使用动物,而人们不得不与动物同处共眠,共生共存。这种共生共存的关系远远没有达到工业文明所预期的标准。正是人的这种情感缺失,造成了我们面对动物死亡时的特殊情感。
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个人对自然界的情感依赖程度其实可以从他对动物的情感中看出,他对动物的情感投入常常决定他在自然和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他可能为了动物奋不顾身,将动物看成是朋友和兄弟,他可能牺牲自己的物欲追求,将动物的生存权利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如果他这样做,我们不应责怪他“伪善”,因为他将动物置于比“人”还高的地位时,人类社会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可以支配他们的权力了。
在这个意义上,我钦佩“爱吃水果的猪”那样有爱心的网友对小福的爱情。正是他对小福的爱让小福最终离开了的人世少了一些悲伤。
我们并不赞成那种对动物过于盲目的爱和情感,如果这样的人大量存在,他们将会陷入无理性的情感漩涡,无法摆脱,并因此而遭受伤疼甚至死亡。我们也并不反对将人对外界的爱扩展到对动物的母爱,甚至包括人的生命,但这样做的结果,除了造成人类情感的繁杂外,没有更多的意义。因为动物无理性的“爱”无法与人有共同语言,我们不能肯定它们的爱是否是对人的依赖还是对食物的爱,更无法想象它们对人有恨是多么可怕。我们最可能达到的与动物的情意相通是:当你将爱给他时,它是否用“爱”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