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别狗狗白内障?
1、症状: 白内障的初期,晶状体变混浊,视力下降,但能看见东西;随着病情的发展,晶状体完全混浊,即失明。这时如果扒开眼睛仔细看,可以发现瞳孔中央有些发白(医学上叫光反射迟钝)。
2、检查: 医生用裂隙灯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角膜上面有无沉淀物,虹膜(眼珠)的颜色是否正常等。如果怀疑有白内障,还可进行下列检查: A超生波检测 B视功能检查 C眼底检查 D眼电图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E血常规和生化全项 F尿常规 G细胞学检查 H基因检测 I影像学检查(CT、MRI) J病理学检查 K其他还需要注意的有:在体检时,应告知医生以往所患疾病及所服的药物等情况。 在检查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睡眠,以防止检查中发生意外。
3、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对光的反应情况,并结合必要的检查,一般即可确诊。为确定病因,还要进一步做相关的检查。对于年龄较小、病症发展快的患儿,还应定期复查,以便监测病情。
4、治疗 药物治疗 对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应及时予以相应治疗;对无手术指征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可单用药物控制。 药物的使用原则:早期、连续使用、小剂量、多种维生素。
(1)扩瞳剂: 由于幼儿角膜水肿,散瞳剂可减轻角膜水肿,扩大瞳孔,便于观察眼底。常用药物有:阿托品、后马托品。上述药物均为抗胆碱能药,使用时,需滴眼液点入眼中。此类药物长期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应仔细询问病人服药后的感觉。
(2)皮质类固醇: 可减轻白内障引起的炎症反应,预防角膜溃疡的发生。常用药物有:醋酸氢化可的松、醋酸泼尼松龙等。上述两类药物均应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不可擅自行事。
手术治疗 一般适用于年龄较大、体质虚弱、不能耐受药物或其他治疗的患者。对于婴幼儿患者,也应尽可能早地采用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 小儿白内障手术的最好时机是病变稳定、视力低于0.5、屈光度数大于+/-3.0D时,就应考虑手术。但最好不要在感染季节手术。
(2)术前准备: 手术前必须全面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口腔、鼻腔等部位的情况,如有异常,须提前进行处理。
(3)术中配合: 儿童对手术的刺激较为敏感,常伴有哭闹、烦躁不安等,应注意安抚。
(4)术后处理: 重点要做好眼部及全身护理工作,注意防止各种并发症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