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防治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国针对蜱病的防治主要采用药物和生物制剂杀灭成虫、幼虫及虫体中的细菌; 同时采取注射疫苗的方式对动物进行预防,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类和动物的患病几率,但并不能彻底根除蜱类及其病原微生物的威胁。 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蜱病的发生与传播,国内外研究人员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尝试利用不同剂型的杀虫剂直接喷洒在体表或栖息地周围区域,以杀死成虫和幼虫,进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尽管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使用的杀虫剂对蜱类感染造成的病原体并没有作用,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疾病的问题。 还有一些研究者将目标转向了抗蜱的生物学制剂上,期望能发现一种高效、安全的生物杀虫药来替代目前使用的化学杀虫剂。 近年来,微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逐步拓展到畜牧领域,为畜牧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机遇。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宿主代谢途径的方式抑制寄生虫的生长发育或导致其死亡,从而起到抗寄生虫的作用。 有鉴于此,研究人员推测,如果能在肠道中定殖大量的有益菌,是否就有可能减少寄生虫的致病风险呢?为此,他们给受感染的实验小鼠饲喂特定的发酵乳杆菌,结果证明,这项策略能够明显减轻由蜱虫传播引起的炎症反应,降低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T α)水平,并且减缓肾脏纤维化进程,对于改善病情并防止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他们还发现,特定功能的双歧杆菌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这提示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预防蜱病的发生。 除了使用生物制剂外,还可以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入手,采取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以及加强检疫等措施来减少动物患蜱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