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草兔子不能吃?
这个答案应该分为2部分来回答,第一部分是什么草兔子不能吃,第二部分是为什么不能吃。
一、哪种草兔能吃? 一般来说,草食性动物能吃的食物大致可分为5类,分别是:粗饲料(纤维素含量>18%)、精饲料(纤维素含量<18%)、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和微量元素制剂以及维生素添加剂。 按照这一分类方法,市面上能买到的草都有吃的机会,例如常见的牧草就有30多种,比如燕麦、玉米、高梁、大豆、三叶草、苜蓿等,都可以作为兔子的食物。而蔬菜除了叶子外面那层皮外也可以给兔子吃,水果也要看情况,像甘蔗这种含糖量很高的就不行,但苹果、橘子、香蕉等未成熟的水果可以给兔子吃。 而所谓“有毒”的野草,大多属于灌木或乔木,主要含有人体不能消化的木质素、纤维素等,对于以食草为主的兔子来说,这些草本植物确实是有毒的。不过,只要不大量喂食,不导致食物在兔子里囤积,就没有问题。
二、为什么有毒?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任何生物要生存就必须适应环境,而各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漫长的物种进化过程中,有些物种为了生存,会迫使自己身体发生相对应的改变。比如说,有些植物具有毒性,那么吃下含有毒素的植物动物就必须通过新陈代谢的方式将毒素分解,这个过程会导致体内酶的浓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动物产生中毒症状。而对那些不具有毒性却不易消化的植物,动物们会通过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量,从而慢慢将其消化、吸收。
人之所以具有分辨植物有无毒性的能力,是因为人体内有对毒素有免疫功能的抗体,而动物则不然。同样的植物对人来说是解毒了,但对动物却是致命的。所以,尽管某些植物对人有药用价值,但是对动物却有剧毒。而对于食性单一的动物,如猫狗等,即便吃了有毒的植物,由于它们体内缺乏相应的酶,也无法分解其中的物质,同样会发生中毒。
在农村,种植什么总是要考虑到是否能被兔子和牛羊吃掉,这关系到收成和投入。但是,有些草是非常危险的,不但不能作为食物,甚至连作为绿肥都不合适,否则家畜可能误食而中毒。这些草主要包括:
1、牛毛毡: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毒。牛毛毡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会迅速侵占其它植物空间,将其它植物排挤致死成片生长,导致土壤贫瘠,形成毒草斑块。牛毛毡毒性大,病畜死后尸体出血、淤血和水肿,肠内充满绿色黏汁。目前,在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均有发生。
2、狼毒:多年生草本有毒植物,喜生于平原、草原等地区。根有毒,含狼毒甙、狼毒解素等,人畜误食后可引起口腔溃烂和神经症状。严重病例由于肠、颊部及口腔严重溃烂而死亡或导致脑炎后死亡。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湖北、广东、四川等19个省(区)。其中,黑龙江省的草场上狼毒发生特别严重。
3、乌头:乌头主要为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和乌头Aconitum ferox Ind.。乌头全草有毒,种子毒性剧烈。动物中毒后主要的表现是神经症状、呼吸中枢麻痹、心力衰竭而死。乌头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乌头属植物,除南部沿海和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区均有分布。
4、毛地黄:别名黄花柳、龙胆紫、紫色龙胆,毛地黄因其花型、花色奇特,且有较好的园林观赏价值,被广泛作庭园栽培观赏植物。毛地黄原产欧洲,我国各地都有引种栽培。近年来也有报道其逸生、化为杂草后侵入本地农田和草地的情况;据报道,在黑龙江和新疆已经成为了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杂草。
5、曼陀罗:茄科Datura L.植物统称为曼陀罗,均为1年或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植物,我国常见的有白曼陀罗D.atropa L.和洋金花D.alata L.等。全草有毒,幼叶和种子毒性最强,误食极少量即可致死。牲畜食用后表现神经症状,瞳孔散大,昏迷。呼吸减慢,脉搏迟缓。
6、石见穿:石见穿亦称毛水杨梅、臭牡丹,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路旁、沟边、山坡、果园等处。全草有毒,所含的石见穿碱,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畜禽采食后发生食欲废绝、腹泻、腹痛、呼吸急促、昏睡等神经症状,可导致死亡。
7、醉鱼草:醉鱼草别名石黄连,为醉鱼草科多年生灌木。其茎叶含醉鱼毒素,鱼误食后麻痹而死,乌雀误食亦死。牛羊误食亦有中毒致死的报道,动物采食后会出现口吐白沫、昏迷等神经症状,最后死亡。
8、芭蕉:芭蕉科广泛栽培的一种大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芭蕉的茎叶有毒,主要是叶柄下部的内壁和茎部,所含的生物碱,动物采食后表现为神经麻痹、运动失灵、窒息、腹痛、腹泻等。
9、芭乐:又名雪梨、牛奶果,属桑科常绿乔木,热带果树,原产于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华南各地有栽培。其花、叶及果皮有毒,牲畜采食后有较强的神经、胃肠道刺激作用,重者可致脑炎、瘫痪死亡。近年来,闽南地区芭乐种植发展较快,牛马中毒情况也趋于增多。
10、桉树:杨柳科植物,原产澳洲和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均有种植。桉叶醇等桉树的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牛马长期采食或一次过量采食桉树叶(或桉叶饲料),即引起慢性或急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