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的三瓣嘴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好像曾经热过,我两年前回答过一次,不过现在看还是有一些新观点可以补充的。 兔子有三只耳朵(有点夸张),三个鼻孔,还有三瓣嘴——实际上它们有四颗门牙,上下颌各两颗,它们的牙齿和嘴部结构,在食草动物中是非常独特的存在。
兔子的祖先是吃植物的,为了适应这个特性,它们的牙齿非常合适去啃咬植物纤维。上颌的门齿是切牙,锋利而坚硬,可以用来切断食物;下唇有门牙,但不是非常尖,用来磨碎食物。 由于我们吃兔肉的习惯,大部分人看到的兔子牙齿都是裸露在嘴唇外面的,其实它们还隐藏在口腔内,有一个可以活动的牙垫,当牙垫展开时,牙就露出来了。
兔子的消化道是非常适于消化粗纤维的,它拥有巨大的盲肠,里面有很多微生物可以帮助它分解纤维素。但这一切都需要牙齿来协助完成。首先,牙齿帮助撕扯、切割食物,然后通过门牙和臼齿的磨碎作用,最后形成半流质状的食物进入肠胃道。 在兔子的食物中,如果缺少了含有粗纤维的青草或者树木枝叉,它会变得烦躁不安,不停地摩擦嘴巴,这是它在提醒主人该投喂新鲜的牧草了。 除了作为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兔子牙还兼有嗅觉功能,它们用吻部碰触对方,并用牙齿轻咬对方的胡子,以确定彼此身份。
对兔子而言,牙齿健康非常重要,因为牙病可能会引起兔子食欲降低,发育停滞,甚至是死亡。保证兔子的营养供给和健康生长,必须重视兔子的牙齿保健。
三瓣嘴指的是兔子上下嘴唇都不是完全闭合的,而是被分割成两瓣。这种嘴唇构造可以让兔子的嘴唇张得更大,更灵活的吸取食物。和牛马不同,兔子是后肠发酵消化粗糙纤维的能力非常强,而前段消化道的胃肠道很短,所以它们必须不停的进食来提供足够的能量,因此三瓣嘴可以更加快速的进食能量。但是由于消化系统构造的原因,它们不能消化粗糙纤维,而它们吃的草就属于粗糙纤维,因此就形成了兔子不吃窝边草的习惯,需要不停的转移取食。
其实不但是兔子是三瓣嘴,所有 lagomorphs(兔形目) 都是,包括穴兔和野兔。三瓣的作用就是增大张口度,获取食物更加方便。不过,其他兽类也有很多能实现类似功能的“特殊构造”,例如一些马的上唇裂开。总体上看,这类裂唇的兽类都以低营养的草本植物为食,因此它们必须有足够大的摄取量才能满足营养需要。例如,兔形目的饲料转化效率不高,它们每天得吃相当于自身体重 10% 的食物。这样的取食需求,要求有尽量大张的嘴巴采食。
至于有人提到消化系统问题,说法是有问题的。首先,所有哺乳类的消化道都很长,即使是反刍动物前胃 (瘤胃、网胃、蜂巢胃、瓣胃 ) 发挥主要作用时,食物也还是通过了很长的小肠和大肠;其次,这些裂唇的动物大多数是主要在消化道前段 ( 胃或小肠上段 ) 发挥酶解作用的单胃消化道,而不是依靠后面肠道大肠的微生物降解。
最后,低营养的饲料并不是所谓的粗糙纤维比例高,例如牛羊吃的牧草的细胞壁中木质素含量并不高 ( 比通常的秸秆低 ),而人类的谷类食品中的纤维量并不低,其中纤维中木质素比例却很高,因此人类不能利用谷类食品中的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