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有什么和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我刚回答了一个关于兔子的脑容量的问题 ,今天又问到这个,看来我对这方面的知识确实有一些积累啊! 其实要了解动物的大脑究竟有多大并非一件难事,各种科普网站都有相关的资料可以查询,但那些都是给人类大脑或者灵长类动物大脑的大小,如果要对比啮齿目动物的脑容量就显得有些困难了(啮齿目的动物有很多,我们平常所熟知的鼠类的大脑容量其实很小的)。
我在写那篇关于兔子的文章中,因为引用资料需要就随手查了一下兔子的脑容量,不过当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并没有深究。 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种数据在知乎上也找得到,而且是一大堆,我随便一搜就是好多的结果。 比如这个问题下面这位答主引用的就是同一篇文章中的数据 ,文章里说兔子的平均脑容量是30毫升左右(不同物种差异很大,这一数值只是一个平均值)。
而这篇文章最早发布于2014年,作者是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孙衍刚研究员,题目叫《单细胞电位技术分析哺乳动物脑神经细胞工作模式的比较研究》,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也是孙衍刚,发表在《中国科学》上。
如果朋友们觉得搜索这些参考文献太麻烦的话,可以直接阅读这篇论文,地址链接在此:http://www.cns.nci.cn/PubMed/JSCN_CN/2014/vol57No6/E069.pdf 。
这篇论文中有很多有趣的发现,除了比较了灵长类动物和啮齿类动物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外,还比较了海鳗、狗、猪、牛、马等动物大脑皮层颗粒细胞的反应,发现了“尽管许多脊椎动物都表现出对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不同偏好,但在选择反应模式时却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这与我之前在回答大脑可塑性问题时提到的“研究证明大脑在面对不同刺激的时候具有灵活调整的能力”似乎不谋而合。
当然这篇论文中也有让人费解的地方,比如在实验部分第26页提到用一种特定的药能增加小鼠脑内5-羟色胺的水平,从而增强小鼠对某些行为的控制能力并使它们变得“更聪明”;而在研究结论部分却说“这些药物能否真正提高认知功能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难道之前增加的“聪明”是假性聪明吗?这些药物到底该用还是不该用呢? 另外在这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中还有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题目叫做《Lateralization of cerebral function in mammals and human based on the study of spatial working memory》,翻译成中文是《基于空间工作记忆研究的哺乳动物和人类的脑功能侧化》。
这篇文章认为尽管人们一直认为右脑对于图形和空间信息更为擅长,而左脑则更擅长语言功能和逻辑分析,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左右脑不仅仅在信息处理方面有所分工,而且在时间上也具有先后顺序。
比如文中提到了一个著名的双生子左右脑分工的案例:如果一个双生子其中一人有语言障碍,那么他(她)的同胞兄弟(姐妹)一般会在另一个方面展现出超强的能力,比如说数学计算能力会很强,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