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的污垢怎么清理?

桓一辰桓一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外耳道皮肤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的油脂,这就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耳屎了。 这种油状物有湿润、粘附和保护作用。当外界灰尘等进入外耳道里时,它可粘附在鼓膜上,起到屏障作用;还能防止水进入耳道而感染。所以,一般不必刻意清洗。

我们的耳朵里本身就有自净能力。 当人们说话、唱歌或咀嚼食物时,耳道肌肉不断收缩和膨胀,这些运动使得外耳道的灰尘和耳屎不至于堆积成团。我们头发中分泌的油脂也可以润滑耳道,保护耳道及鼓膜不被伤害。 但有些人可能因为外在因素导致耳道内局部水分过多引起堵塞,或是游泳、洗澡的时候不小心进水了,这个时候耳屎可能会变得又黏又硬,并且呈团块状,这时候就用得上面所说的滴洗液了。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液体具有腐蚀性,不可以滴入太多,以免损伤耳道。 如果自己处理不好,可以去医院让专业医生用专门的仪器清洗一下就行啦~ 其实,人的外耳道皮肤很娇弱,除了平时注意减少刺激(如避免经常挖耳),最好别自己随意清洗,以防感染。

明峰明峰优质答主

人的外耳道有一层薄薄的“软垢”,耵聍腺分泌的耵聍(俗称耳屎)附着在软垢上。当开口的耵聍腺分泌旺盛,分泌物多而粘稠时,耵聍排出受阻,在外耳道内凝聚成团,就形成了耵聍栓塞。耵聍腺是产生耵聍的场所,凡是腺体都害怕堵塞不畅通,所以,平时不要过度清理耳垢。如果有耳痒、耳闷等症状,也不要用耳勺、挖耳匙等硬物直接挖耳,而应到医院。

通常情况下,耳垢是人体自然分泌的一种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皮脂、上皮角化物以及一些代谢废物。耳垢对外界的灰尘、小虫等具有一定的阻挡、杀菌和润滑作用。耳道在受到震动以及下颌关节活动、咀嚼等动作时,“耵聍栓”会由于振动、汗液浸润等作用而自行脱落排出。平时,人们在说话、吃饭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排出多余的耳垢。如果经常过度掏挖耳垢,损伤耳道或鼓膜,甚至引起外耳道炎,那就得不偿失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