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洗耳朵?
耳道深,结构复杂,容易积水(耵聍),人体工程学设计的耳廓,使得外耳道的平面进入内耳的部位有一个自然倾斜,如果平时不够注意清洁,很容易形成耳屎(耵聍)栓塞。 耳道是保持听觉功能的器官,又是排泄耵聍的入口处。正常人每天都会排出大约3000万的耳朵分泌物[1]-[2]。 虽然这些耳道分泌物是由外耳道皮肤腺体分泌的蜡样物质、外耳道脱落的表皮角化细胞和吸入空腔内的灰尘、微生物及微生物的代谢物等混合而成的,但在正常状态下,这些分泌物可以自行排泻到体外并不断更新,因此不会对听觉功能造成什么影响;只有当进水、感冒或炎症时,耳屎才会“囤积”起来,此时,由于耵聍液ph值偏酸性且含有乳酸菌等,为外耳道提供了良好的抗菌环境,对于预防耳道感染有很大作用。 但有些人可能天生耳道干燥,无耵聍液,这种状态下的耳道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较低;还有些人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掏耳勺挖耳、理发师刮胡子时不经意地刮伤耳道甚至直接用水冲洗等,使外界细菌易于侵入而发生感染。
一旦发生感染,耳道周围淋巴结会肿大发红,出现全身性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腹泻、乏力、头重、头痛等;如果病情继续发展,病菌毒素侵入血液循环,还可引起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当然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一般我们会有耳道痒、流水、疼、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等情况,这时候我们需要做如下处理:
①.清理外耳道异物: 如果你的耳道有硬块,先用生理盐水或者双氧水清洗,使其稍微软化后再清理;若无法自行弄出来,不要强行抠出,以免刺激耳道引发感染,应及时就医取出来。
②.药物治疗: 一般在清理完耳道后,医生会根据情况开些药物涂抹在耳道周围,进行消炎治疗。
③.清洗或清除中耳积液: 有鼓膜穿孔的患者,特别是急性期,可用抗生素溶液滴耳,每日数次,每次数百滴;另外可用消毒棉球擦洗外耳道,去除耵聍,防止感染。对慢性中耳炎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或鼓室成形手术修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