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眼睛肿怎么治疗?

范彦呈范彦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病因

1.饲养容器中缺少含碘盐,导致鹦鹉鱼患急性眼炎。

2.饲养容器中缺少钙质,或所喂食料中含有钙质不多,导致鹦鹉鱼患软体损伤性眼病。

3.在饲养过程中,换水不当引起温差过大,使鹦鹉鱼患感冒诱发眼炎。

4.鱼缸中细菌含量过高,或在换入新水的时候没有进行杀菌处理,导致细菌感染眼部而发病。

5.长期投喂营养不够全面平衡的饵料,或投喂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消化不良,肠胃疾病发生,进而引起眼球鼓出来,出现病变。

二、症状 主要表现为眼部肿胀,有黄色分泌物渗出,病鱼眼球外凸,侧视时眼球向外部突起,严重者可失明。如果此现象发生在幼鱼时期,则生长迟缓,体型消瘦,颜色多较浅。

三、防治方法 对于已经发病的鱼要及时隔离治疗。其治疗方法如下:

(1)用浓度为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体表,每次5~10分钟。

(2)用棉签蘸取四环素溶液,涂抹于患处(四环素0.1克/升溶液浸泡病鱼全身)。也可涂红霉素软膏等含有抗生素的药物。每天一次,连续3~5天。

(3)在鱼缸的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溶液(按1:500比例稀释),或者呋喃西林粉剂(按照1:5000的比例稀释),可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注意一定要淡色,不能过量。

卓鑫涛卓鑫涛优质答主

鹦鹉鱼之所以被称为鱼中“活化石”,是因为它特殊的生理习性,例如它的嘴巴像个小小的鹦鹉嘴,又比如它的睡眠方式和人类非常的类似,除此之外,鹦鹉鱼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进行雌雄转换。我们所说的“伪紫”,就是典型的代表。 由于鹦鹉鱼特殊的生育习性,导致在体色方面、生理结构上存在诸多缺陷,眼睛肿胀就是非常常见的疾病问题。 鹦鹉鱼眼睛肿胀的原因比较多,也相对的复杂难治。

1、水质问题导致的眼睛肿胀 这里的水质问题主要是两大类,第一类是饲养水体的水质脏乱,第二类是孔雀石绿或其他药物导致的中毒。 第一类,饲养水体的水质脏乱而导致鹦鹉鱼眼睛肿胀的情况,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基本上所有的养鱼人都会遇到。 养鱼先养水,养水的目的是为了在鱼缸中建立正常的水体自净系统,也就是俗称的硝化系统。而一个正常运行的硝化系统,可以将鱼类排泄的氨氮(剧毒)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细菌过滤,最终转换成硝酸盐(基本无毒),这是水体自净的主要体现。 水体自净能力的强弱,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最直接的体现往往是硝化系统菌群数量的多少决定。

所以新建鱼缸最容易出现鹦鹉鱼眼睛肿胀,因为新建鱼缸细菌群极少,而我们饲养鹦鹉鱼一般空间都不大,所以鱼缸中水体自净系统还没完全建立,就容易出现水体被污染的情况。 如果出现鹦鹉鱼眼睛肿胀但鼻孔没有堵塞的情况,那么可以将鹦鹉鱼暂时捞出放在新开的容器中养殖,期间配合“阿莫西林+呋喃西林”药物挂浴或者喂食治疗,一般情况在一周以内可以基本恢复健康。 如果出现鹦鹉鱼眼睛肿胀且鼻孔被肿胀组织堵塞无法张合,那么需要进行拆线医治,拆线方法可以参考我此前的视频文章。 拆线医治后的鹦鹉鱼基本可以保证性命无忧,但想完全康复成正常眼睛还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这一点我此前的文章视频也有分析过。

第二类原因是孔雀石绿或其他药物超标导致鹦鹉鱼产生应激,眼睛肿胀等情况。 消灭病毒和细菌是杀虫剂和抗生素的天职,而杀菌剂在消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把水中有益菌群消灭。而受孔雀石绿等药物影响最大的就是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的正常繁殖和工作被破坏,必然导致水中氨氮含量的升高,而氨氮的剧毒,很容易就表现出了鹦鹉鱼眼睛肿胀、白点遍布全身等症状。 除此之外,杀虫药物的残毒也会通过血液循环影响鹦鹉鱼眼睛的健康。 因此,治疗此类情况必须做到不换水、不补药。保持大水量、高溶氧的前提条件下,一般一周左右会开始好转,而完全康复的时间往往需要30天以上,这一点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