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断尾什么原因?
“以貌取猫”这个成语形容人类对猫咪的不平等待遇再合适不过了,因为人类的审美观念往往左右着对一只猫咪的评价。 如果猫咪尾巴断了,是不是就丑了?就不配做宠物了? 其实啊,猫咪的尾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猫咪全身最大的关节之一,可以完成很多动作,如摇摆、摆动、旋转、梳理毛发等等.... 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通过尾巴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比如受到威胁的时候,尾巴迅速竖起来表示警惕; 感受到危险的时候,尾巴卷曲起来,全身紧张地缩成一团准备逃跑或者反击; 心情愉悦的时候,尾巴欢快地摇动,表示“我很好,快来摸摸我”。 你以为猫咪的尾巴只是用来表达情绪和感觉的吗? 不,还有一项重要功能——传达信息给其他猫咪,表明自己的身份,向异性发出求偶的信号。(公猫通过晃悠自己的尾巴吸引母猫的关注) 所以你看到一只短尾猫或无尾猫不要觉得惊讶,这并不是由于断尾手术造成的,而是基因决定的。 事实上,大部分家猫的祖先都是无尾猫。为了适应环境,无尾猫将尾部进化成扁平状,以便在捕捉老鼠时能更容易进入狭窄的角落。
而断尾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们所熟悉的猫科动物中的狮子、老虎等在幼年时期都会将自己的尾巴切断,以防止被母狮子的鬃毛纠缠,也方便幼兽的移动。 当小猫咪长到3-4个月大的时候,它们就会自我判定是否值得为了一根尾巴遭受感染的危险,从而决定是否自行咬断尾巴。 如果一只小猫在7天左右没有自断其尾的话,那么它一定会自己咬下尾巴尖部,并因此而感染发炎。 当然了,自断其尾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未成熟的小猫可能会因为难以用力气将其尾巴彻底咬下来,而导致自己中毒死亡。 而成熟些的猫猫则在尝试几次后成功自断其尾。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猫咪是否有尾巴,它们都不会影响嗅觉和味觉。所以“有尾”或“无尾”对它们的生活也没有任何影响。